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的完整性及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部位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有哪些原因会造成骨折?
外伤暴力是导致骨折的最常见原因,骨骼疾病也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疲劳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原因。
(1)疲劳性骨折多因骨骼系统长期受到反复集中的轻微损伤所致,好发于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如肋骨、胫骨、跖骨和腓骨,临床上无典型的外伤史,早期X线平片通常为阴性,容易漏诊或误诊。
(2)病理性骨折指在某些疾病基础上出现的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是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其他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的因素还有骨质疏松、内分泌紊乱以及骨与软骨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等。与单纯外伤性骨折不同,病理性骨折的骨骼预先被某些病侵蚀、破坏、蛀空,再遇到轻微的外力,甚至没有外力只因自身的重力作用就可以自发骨折。
骨折了有什么局部表现?
包括一般表现及特有体征: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为:
(1)畸形: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或旋转;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一般情况下当受伤部位出现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时就可以初步判断存在骨折了。
骨折后为何会出现麻木不适?
骨折发生时,软组织或神经损伤会同时发生损伤,软组织会发生肿胀而卡压神经,或神经直接受损,卡压或受损的神经所管辖的区域会出现麻木不适,随着卡压的解除或神经的恢复,麻木后逐渐改善,但神经修复时间会很长,损伤严重者部分功能不能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