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药大师亲笔提名点击进入
省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健康驿站
健康驿站 热线电话 联系我们
疾病知识
 > 健康驿站 > 疾病知识
  • 脑出血是怎么一回事?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硬化、吸烟、饮酒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病人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日常生活中,引发脑出血的常见因素主要有:

    季节因素:冬秋季比夏季好发,这是因为冬天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而夏季天气转热、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的缘故。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会促发脑出血。

    情绪因素:情绪激动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出血。

    劳累因素:过度疲劳和用力过猛易引起血压升高,成为脑出血后遗症的诱因。

    饮食因素:饱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质增多,血液循环加快,血压突然上升,因而可导致脑出血。

    脑出血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破坏,虽经治疗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此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②出血的部位:不同部位的出血,导致脑功能受损的程度不一。

    ③康复期的治疗和护理: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 脑出血会出现哪些症状表现?

    1.肢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偏瘫侧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2.呕吐: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如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

    5.头痛头晕: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6.认知和精神障碍:较大范围或多次复发的脑出血,可留有精神和认知障碍,如人格改变、消极悲观、郁抑寡欢、精神萎靡、易激动等。

    7.言语功能障碍: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等。

    8.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吞困难、吞咽痛、吞咽呛咳等,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

    9.其他症状:眩晕、恶心、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眼花、多汗、心悸、步态不稳、颈项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痴呆、抑郁等。

  • 脑出血的自我管理?

    1.自我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合理膳食,少烟酒,适度运动,保持乐观情绪。定期检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

    2.主要症状的处理

    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为主。恢复期主要以康复锻炼为主,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为什么会出现脑出血?

    因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高龄、精神紧张、酗酒、吸烟、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代谢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低钙、少纤维素饮食)等。

    脑出血常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过度疲劳时骤然发病。多在白天发生。

  • 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灶。

    病因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系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3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主要症状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 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 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 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治疗

    本病的治疗,基本上同脑血栓形成,应积极治疗高血压,尤为病史中已有过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降血压不能过快过低。

    1.急性期

    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位。

    (2)缓解脑水肿 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甘露醇 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有效的脱水剂之一。

    10%甘果糖(甘油果糖) 可通过高渗脱水而发生药理作用还可将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脑代谢过程,使局部代谢改善通过上述作用能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 

    利尿性脱水剂 如呋塞米(速尿)利尿酸钠可间断肌内或静脉注射。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ACTH)调节具有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休克作用。

    人血白蛋白(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中分子量的胶体在产生胶体渗透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液体保留在血管腔内。

    (3)改善微循环 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4)稀释血液 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 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 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5)溶栓治疗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使用 ①链激酶。②尿激酶。

    (6)抗凝 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①肝素。②双香豆素。

    (7)扩张血管 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8)其他 本病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

    2.恢复期

    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加强心理疏导,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意外发生。

  • 帕金森氏病是什么怎么一回事?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英国医生帕金森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类?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现在还不甚清楚。目前,公认其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这里有一种叫黑质细胞的神经细胞,黑质细胞数量的逐渐减少、功能的逐步丧失,致使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减少,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结果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 主要症状表现?

    帕金森氏病的症状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

    1、运动障碍。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

橡树首页 | 关于橡树 | 联系方式 | 服务指南 | 服务团队 | 位置地图

咨询热线:客服部  0571-86956777  医院邮箱:hzxiangshu@163.com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花蒋路201号 浙ICP备13036954号-1

Copyright © 2013 杭州橡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