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橡树医院首席护理顾问冯怡接受浙江老年报记者采访。作为认知障碍照护专家,首席护理顾问冯怡与记者交流:“我父亲也是认知障碍患者,许国兴和马儿的经历我有切身体会。”尽管父亲已过世十多年,她还是瞬间红了眼眶。

冯怡说,母亲突然离世后,邻居和亲友告诉她,原来很有智慧、脾气也很好的父亲像变了个人,和老朋友下棋会突然发脾气,冬天起床后不知道穿外套。那时,冯怡在杭州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凭着多年的精神科工作经验,她知道父亲患了老年痴呆症,立即把父亲送进了自己所在的医院诊治,又和父亲一起搬去他熟悉的老房子居住。“但父亲还是经常走失,夜间不眠,晚上我就睡在父亲房门口,一有响动就起床查看,再也睡不着了。”冯怡说,那时,她总被深深的心痛、沮丧和无助感包围。

综合性医院无法让这样的病人长期住院,在父亲生病的4年中,反复经历着入院、出院、转院的过程,父亲难以适应陌生环境,常在新病区暴走、拍桌,被按在床上才能接受治疗。冯怡告诉我们,从一名精神科专业人员,到有切身之痛的病人家属,她对这疾病有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认识。后来,橡树医院想打造认知障碍病区,她受邀加入橡树医院。 “现在人们对认知症的认识水平提高了。”橡树医院首席护理顾问冯怡告诉记者,10年前,橡树刚开张时,多数家属羞于谈论老人病情,不太清楚老人到底得了什么病,甚至抵触阿尔茨海默病等诊断。如今,不少患者确诊后,尤其是伴随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家属都会为他们选择一个能够提供专业照护的机构。橡树的认知症专区,也从一个病区,扩展到全院。目前,橡树旗下三家机构近600张床位,75%以上的入住老人都是中重度认知障碍老人,真正让认知障碍老人和家庭感受到了“吾心安处是吾家”。 十年来,冯怡带领的护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从与老人相处的点滴中不断思考,总结出一套认知障碍照护、沟通和非药物干预的方法,其中的“娃娃玩偶疗法”等被多家机构借鉴。未来十年,橡树会在认知障碍专业照护上继续探索,分享更多的解决之道。